文章來源:安徽文旅微信公眾號
您知道安徽曾出過哪些名人?您知道被譽為華夏“第一人文始祖”和“文明的領航者”的有巢氏是哪里人嗎?
要尋找答案,可以到安徽名人館看一看。安徽名人館堪稱安徽名人的百科全書。
△安徽名人館全景圖
安徽名人館是全國首個以一個省籍的歷史名人所建的專題紀念館,位于合肥市濱湖新區的省政務中心,面向800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,占地面積6.5萬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3.8萬平方米,展陳面積達1萬平方米。展館以史為綱,以時為序,分為八大展廳:文明曙光中的先祖(遠古-先秦)、智慧星空中的先知(秦漢-南北朝)、文化繁榮時先賢(隋唐-宋元)、鞏固金甌中的先驅(明朝)、學派林立時的先進(清朝)、變革中探索的先導(晚清-民國)、烽火中前行的先鋒(民國-新中國)、藝苑奇葩中的先伶(清朝-新中國),重點展出了95組共計120位安徽歷史名人,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名人專題類博物館。

△序廳浮雕
△胡雪巖展區 新安江碼頭圖
△老莊展區
走進安徽名人館,沿著我們搭建的時空橋梁,你可以了解人文圣祖有巢氏“構木為巢”,創造出原始的房屋,讓人民免遭禽獸蟲蛇的侵害;在這里,你可以閱讀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劉安的《淮南子》,兩千多年前“說林、說山、人閑諸篇多紀古事”;在這里,你可以感受徽州崇文重教的社會風尚,“十戶之村,不廢誦讀”,徽商“賈而好儒”,積極興辦文化教育,投資醫療藝術,形成內涵豐富、形式多樣的徽州文化。安徽名人館研保室主任晏瑾說:
明清時期,江南地區流傳一句俗語叫“無徽不成鎮”,胡適先生在回憶自己家鄉時曾說,“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徽州人,那這個地方就只是個村落。徽州人住進來了,他們就開始成立店鋪,然后逐漸擴張,就把個小村落變成個小市鎮了。”而那些原本是市鎮的地方,徽商一旦涉足,則極大地刺激那里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使之走向繁榮昌盛。
我們用“管鮑之交”的故事來彰顯安徽人胸懷坦蕩無私,對待朋友真誠,不計個人得失。我們用第 一顆原子彈的巨響來書寫安徽人的不懼困苦,為國擔當。當年國外技術封鎖,國內條件艱難,鄧稼先學成回國,投身核事業,毅然告別妻兒,28年隱姓埋名,精忠報國,終于讓蘑菇云在戈壁灘騰空而起。安徽名人館研保室主任晏瑾介紹說:
在安徽歷史上,留下了許多重要人物的足跡,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安徽名人館內集中“亮相”。我們希望來安徽名人館的每個人在了解這些古今先賢的故事時,能穿越時空沉浸在他們傳奇的人生中,就好像那段歷史又一一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了。
△第一展廳“管鮑之交”場景圖
△鄧稼先
安徽名人館外觀采用徽派建筑和皖南民居風格,以黑、白、灰三色為主;場館建筑以中國傳統的“軸-進”序列關系來組織空間,內嵌套徽派中庭和徽州室外庭院,融合了臺、水、園、林等景觀要素,營造出“既新且中”的庭院空間。園林化的建筑外觀,和內部高大寬敞的空間格局互為映襯;自然光線的巧妙引入,讓觀眾感覺仿佛置身一片自然天地。傳統與現代相結合,動態與靜態相結合,使安徽名人館獨具特色,并榮獲了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,是合肥首座獲得“魯班獎”的公共文化場館類建筑。
“江淮代有名人出”的基本展陳設置大型故事場景,采用聲、光、電多媒體技術和自動控制手段,產生全新的展示效果,豐富人物形象,提升互動感,帶給觀眾沉浸式的觀展體驗。安徽名人館研保室主任晏瑾表示:
2018年,在安徽省博物館精品陳列展覽評選中,“江淮代有名人出”主題陳列榮獲“精品獎”稱號。開館至今已七年,我們不斷深化展覽內涵,豐富展覽形式,提升觀展體驗。是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、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、安徽省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基地、安徽省關心下一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。
安徽名人館內還設有蠟像館、互動體驗廳和徽黃藝苑,觀眾既可以通過智能機器人,讓“穿越時空,對話安徽名人”變成現實;又可以在感應設備上體驗“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”,感受傳統六藝的魅力;還能通過現場表演,來領略地方戲曲的芳華。
△第八展廳徽黃藝苑
在這座我們打造的“城市會客廳”里,除常設展覽之外,還有不斷舉辦的臨時展覽,如《新文化運動主將陳獨秀》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》《京劇鼻祖程長庚》等,用名人故事來建立時間與空間的聯系。2019年12月10日,張恨水先生的兒女,張伍先生和張明明女士分別從北京和美國而來聚集潛山,路過合肥時特意前往安徽名人館參觀交流,借著《“小說大家”張恨水生平陳列展》,將對父親的愛、對家鄉的愛娓娓道來,感人至深。安徽名人館副處長路文舉說:
安徽名人館年均接待100多萬人次、舉辦社教活動百余場,無論是青少年,還是老年人,都能在場館內體驗到貼心的服務,動人的講述。同時,我們還把宣講、展覽送進校園、送進社區,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、深入淺出的內容表達,拉近我們與觀眾、觀眾與名人之間的距離,讓名人精神不僅僅是指引我們方向的明星,更是人生道路上溫暖我們的火炬,讓信念之源不僅僅流轉在場館之內,更延伸進日常生活中。
△張恨水先生的女兒張明明女士與展陳中的舊照片合影
安徽名人館將與時俱進,與觀眾一起成長,將傳統帶進當下,將歷史寫入明天,像蓬勃生長的大樹,在有限的空間內將人文內涵無限延展。我們說往昔,看今朝,更帶著希望走向未來。